日前,广西纪检监察网、广西头条新闻等媒体刊发《河池:一视同仁提拔重用 激励受处分干部奋发有为》一文,在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。文中提到,在河池市今年提拔的54名处级领导干部中,有4人曾受过处分,但在河池市纪委监委关心关爱工作组的教育引导下,4名受处分人员放下心理负担,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并取得较大成绩,在处分影响期满后重新获得提拔重用。
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是党的一贯方针。处分不是最终目的,目的是教育和挽救党员干部,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。纪委监委作为干部健康成长之家,有义务当好“家长”,关心爱护干部成长,防止干部走错路、犯错误。对于已经犯错误的党员干部,纪委监委对其作出处分,既是惩戒,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,是防止其小错误变为大问题的一次警醒,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治病救人。
回访教育暖人心,放下包袱再出发。处分并不是一处了之,更不是“一棍打死”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要发自内心的关心和挽救干部,根据受处分干部的个人情况、受处分的原因等,制定回访教育计划,针对性开展回访教育工作,帮助受处分人员直视问题、摆正心态,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工作中。对大多受处分干部而言,情绪或多或少受到影响,但是身边的人可能碍于情面,不好去“揭疤”,不敢帮助其直视问题,使其找不到人倾诉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作为回访教育的人,既要当“说客”,也要当倾听者,认真倾听其内心真实想法,并做好疏导工作。回访教育不是走过场,也不是访而了之,要真正达到效果,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党员干部,要一访再访、一谈再谈,用真心、诚心教育感化受处分干部,让其丢下思想包袱,重拾干事创业激情。
受处分干部要正确对待处分。人非圣贤,孰能无错,但要知错能改,要根据组织的处分,找到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之。处分不是一口“黑锅”,而是勤政廉政道路上的“警钟”,是从违法犯罪深渊前拉回自己的“绳索”,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多一些敬畏、少一些侥幸。要正确调整心态,多和组织、和纪委监委回访工作人员谈心,在组织的关心关爱中找回初心使命。
受处分人员重新获得组织提拔重用,充分体现了组织不会轻易抛下任何党员干部,而是通过回访教育等对受处分人员再“拉一把”。受处分人员在组织的关心下要重拾信心,继续在工作岗位上担当作为。对处分影响期满后表现良好的党员干部一视同仁提拔重用,也释放了组织鼓励党员干部干事担当、创新作为的强烈信号,给犯错误的党员干部吃下“定心丸”,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。(凤山县纪委监委 李知龙)